(相关资料图)
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
作者: 儒风君 来源:儒风大家(ID:rufengdajia) 《红楼梦》中说:“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 人情往来,是一件麻烦事,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。 若是不懂规矩,一味消耗,最后难免会所剩无几。 唯有遵守规矩,用心维系,彼此的情谊方能历久弥坚。 不占便宜,有来有往《礼记》中有言:“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要明白,这世上,从来没有什么只索取不付出的好事。如果爱占便宜,势必会让人心生厌恶,败光自己的人品。 有来有往,是中国人最古老的智慧和修养,但却永不过时。 尤其是自己单独成家过日子,一定要有个走礼交际的账本。 无论是日常的人情往来,还是财务借贷,都要一笔笔记清楚。 等有需要的时候再礼尚往来还回去,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仪规矩。 即便是熟悉的亲友,也切记不能占便宜,否则关系也会变得岌岌可危。 尤其是春节临近,如果别人给你送礼,你也要适当的选择回礼。 人家给你十分,你还七分,这处处都透着算计,做人不诚恳; 人家给你十分,你还九分,虽然有些不足,但也算差强人意; 人家给你十分,你还十分,处事严谨坦荡,交往也舒心自在; 人家给你十分,你还十一分,多的一分是情分,感情更深厚。 只有不占便宜,有来有往,记住别人的好,才能温暖自己的心,关系也会长长久久。不穷大方,量力而行俗话说得好:“年好过,月好过,日子难熬。”虽然走亲访友带礼物是人情往来的修养,但也不能穷大方。打肿脸充胖子,要面子不要里子,送超过自己经济水平的礼物。最后只会讨好了别人,难为了自己,让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。 关键的是,如果你下次送礼的档次降低,双方的脸面上都不好看。 所以,走礼一定要量力而行,一切从实际出发,不逞强,不超支。 毕竟,人情往来并不是单纯的金钱交易,而是感情的用心维系。 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”,走礼,是为了表达心意,表示祝贺。 关系亲近的,就不用太客套,无论送礼的,还是收礼的,都欢喜。 关系疏远的,更没必要攀比,心意到了就行,别给家庭带来负担。 人情走动,适可而止,既有情谊,又有里子,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。 不太计较,适当吃亏老话说得好:“亲不亲,一家人,打断骨头连着筋。”与亲戚朋友之间来往,除了逢年过节,相互走礼外。平日里有事没事也会聚一聚,图的是高兴,为的是感情。 很多时候,没必要斤斤计较谁花的钱多,谁请客的时候少。 其中感情的价值,远超过钱财的价值,太锱铢必较,难免会伤了和气。 如果对方经济条件不好,而你家境优越,那就别怕吃亏,主动承担点。 常言道:“吃亏是福,愿意吃亏的人,往往吃不了亏。” 适当的吃亏,定会换来对方的感恩和回报,交往也能更融洽。 倘若面对在生活中遭遇了变故的亲友,那走礼时也可以更大方一点。 不仅是走礼,更是救急,既能证明你的善良真心,今后你有困难,亲友也会帮你。 总之,小礼随心,不要较真;大礼助人,不怕吃亏。关键时刻,同心同德,赠人玫瑰,自然感情深厚,顺风顺水。不可随意,懂得礼数古语有云:“话到理自明,礼到人不怪。”人情往来,礼数到了,别人才会领情和回报。如果不懂礼数,过于随意,走礼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。 所以,一定要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,认真对待,考虑周全。 因人因事因地而宜,这样才能增进感情,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一是,送礼不送单,中国人讲究吉利,喜欢好事成双的美好寓意。 二是,送礼要避开不吉利的物品,如钟表、鞋子、伞、梨子等等。 三是,送礼要有仪式感,尤其是春节,最好是礼盒包装,表示重视。 四是,送礼要宜早不宜晚,提前准备,而不是当天再送,更显真心实意。 五是,送礼要投其所好,了解对方的心意,符合对方的身份,恰如其分。 《孟子》有言:“其交也以道,以接也以礼。”亲友一来一往间,既要尊崇道义,也要讲究礼数。恰到好处,合乎礼仪,才能加强感情联系,做到锦上添花。想要读懂世事和人心 想让心灵拥有一处港湾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,添加一位知心好友为你讲述生活中的那些人,那些事 作者:儒风君,来源:儒风大家(ID:rufengdajia)。有温度,有价值,有趣味,儒风大家,伴你读懂中国文化。 图:一心问禅原创。